栏目分类

热点资讯

你的位置:杏悦2娱乐 > 新闻动态 >

孩子“被吼”后的2种反应, 可能正变成“讨好型人格”, 别大意

发布日期:2025-08-06 00:12    点击次数:155

一位宝妈问我:“什么是讨好型人格?”

讨好型人格,主要有2个特点——“让别人高兴”和“害怕冲突”。

而为了让别人高兴,或者不引起冲突,讨好型的人,一般会有以下这样的想法:

害怕有人不喜欢我,我希望所有人都对我友好;

如果说“不”,我会觉得内疚;

我不敢表达我不舒服的情绪,因为害怕伤害别人,或者引来争吵。

而为了避免冲突,讨好型的人,往往会委屈自己、成全别人。

在生活中,我们也会见到讨好型的孩子。

他们又是怎么表现的呢?

如果被吼后有2种反应,那我们就要注意了。

一:被吼之后的2种反应

孩子被吼后,有以下2种反应,我们不能大意。

①变得“特别乖”,什么都顺着大人

朋友跟我说,有一次儿子在沙发上蹦来蹦去,她心情烦躁,就朝儿子吼了句:

“别蹦了,沙发都给你蹦坏了,你就不能安静一会吗?”

儿子听后,马上安静下来,也没有哭闹、顶嘴,默默收拾好沙发就回房间去了。

她当时没当回事,可后来发现,那几天,儿子在她面前,都特别小心翼翼。

儿子做事都轻手轻脚,还要特意跑来问一句:

“妈妈,我这么轻可以吗?吵到你了吗?”

朋友听了这句话,突然心里很难受,她抱着儿子说:“没关系的,你可以重一点,妈妈不会生气的。”

可儿子却低着头说:“我怕你又骂我。”

朋友那一刻才知道,自己无意识发的火,对儿子影响这么大。

被吼后变得特别乖的孩子,他害怕父母会不高兴。而为了不惹父母生气,他会尽量变成“父母想要的样子”。

这就是一种“压抑型反应”,也是讨好型人格的前期表现——不敢表达真实的感受,只会隐藏自己。

②反过来哄妈妈,变得“过度体贴”

还有一种孩子,在被吼之后,完全顾不上自己难不难过,他反过来会安慰妈妈,照顾妈妈情绪。

你刚发完火,他立马赔笑、递纸巾,说:

“妈妈你别生气了,我错了。”

“我给你倒水,好不好?”

甚至还主动去干点小事,想让你高兴起来。

这种“反哄式懂事”,我们一开始是感动的,会觉得:“哎呀,还是要凶一凶,凶完就懂事了。”

但这背后,孩子不是“变懂事”了,而是害怕冲突,害怕你发脾气。

久而久之,他就会变得特别会察言观色,习惯看别人脸色行事,不敢说“不”,哪怕自己不愿意,也会先满足别人。

三:讨好型孩子,长大后会怎样?

小时候“特比听话”的孩子,能让我们省不少心。

但如果这种“听话”背后,是害怕,是压抑,是一味讨好,那长大后,孩子要付出不小的代价。

①在人际关系中易受委屈

讨好型孩子长大后,常常不好意思说“不”。

他怕朋友不高兴,怕同事不满意,怕伴侣生气。

所以,他什么事都答应,什么忙都接,哪怕心里其实很不愿意,但也笑着说“好”。

最后吃了亏、受了委屈,却只能自己心里憋着。

②在亲密关系中,活得特别累

一各个害怕冲突、不敢据理力争的孩子,他长大后,怕吵架、怕分歧、怕被冷落。

于是,他总是主动低头、道歉、让步的那一个。

但这样长期压抑自己,又怎会幸福呢?

③情绪压抑,身心受伤

很多讨好型人格的人,表面看着没事,但积压的情绪没有出口,就容易伤害身体。

长期的压抑,很容易发展为焦虑、失眠、抑郁,甚至身体上的问题(比如胃痛、头痛、免疫力低)。

因为他们不敢“发泄”,只能一口一口地吞下去,最后苦的只有自己。

四:我们怎么做?

很多妈妈可能会担心:“难道我还不能吼孩子了?”

当然不是不能吼,而是吼完之后,我们要怎么“修复”关系,让孩子的心理能“承受”住我们的吼。

①吼完了,先修复感受

大部分父母吼完孩子,情绪平复了,就当什么都没发生过了。

还有的,会马上进入“说教模式”,说:

“你知道你错在哪吗?”

“你以后不能再这样了。”

“我之所以吼你,是因为......”

但其实,孩子在这一刻,是“听不进”道理的。

我们首先要做的是:先修复关系,接纳他的情绪。

我们可以这样说:

“妈妈刚刚吼你了,是我太急了,你是不是吓到了?”

“你刚刚是不是有点害怕?”

“妈妈没控制情绪,对不起。”

修复关系、接纳孩子的情绪,他就会知道:“即便我做错了,妈妈依然爱我。”

有这样一份安全感,他就不会刻意去讨好、取悦我们。

②给孩子一个“情绪出口”,比什么都重要

很多时候,我们一看到孩子情绪激动、哭闹,我们自己先失控了。

但其实,孩子的情绪,是需要释放的。

他说不出来“我很委屈”,就只能通过本能的行为来宣泄,比如:哭、摔门、不理你、发呆、乱丢东西……

这时候,我们可以抱抱他,说:“你现在是不是很难过?”

陪他安静待一会,说:“你先哭出来没关系,妈妈陪着你。”

等他慢慢平静,再说:“现在愿意跟妈妈说说了吗?”

这种陪伴方式,会让孩子知道:我可以不开心,我可以表达,妈妈是接得住我的。

等孩子学会了这点,他长大后在任何关系里都能更自信——因为他知道,不用讨好,也能被爱。

③教孩子学会表达

我们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,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感觉,比如:

“你不想做这件事也可以说出来,我们可以商量。”

“如果你觉得我刚刚说话太重了,也可以告诉我。”

一个敢于表达、敢于说“不”的孩子,在未来,才可能成为有主见、能沟通、有边界感的人。

“讨好型”的孩子,你有见过吗?



我的网站